特别关注
新工科背景下材料/构件一体化制造新知识体系探讨——轻合金材料和构件制造基础理论与前沿装备技术融合
龚海;张涛;黄始全;易幼平;1-4
浅谈提升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管理效能的探索及优化
卫韦;张富贵;5-8
PBL结合CBL模式在心外科规培教学中应用体会
陈磊;叶文学;9-12
专题研讨
“动物组织胚胎学”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
刘华珍;13-16
课程思政视域下“三位一体”的课程教学创新探索——以“运筹学”课程为例
王莉;庄育锋;17-22
“双碳”愿景下“船舶柴油机”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学
宋玉超;魏一;李国宾;23-26
基于“点线面协同化”的高校课程思政双向融合实践研究
赵春梅;李芹;27-30
结构模型视角:军队院校课堂生态的现代化演进
黄璜;李海燕;黄志勇;李岩;31-35
研究生“线性系统理论”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
刘蕾;庞中华;王晶;李超;36-39
“动物生理学”教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
丛义梅;闵亚宏;尹航;李术;40-43
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式教学探索——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“流体力学”课程为例
翁庙成;刘方;44-49
教改创新
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“生物化学”教学改革探究
董彪;陈聪;徐琳;王林;50-53
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——以“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综合训练”课程为例
曹锦江;陈桂;54-57
面向理论—实践—创新的教学改革与思考——以“大跨空间结构”课程为例
孙国军;吴金志;薛素铎;58-61
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
付英;李鉴;62-65
工程教育理念下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施——以“染整工艺学”为例
楚艳艳;黄伟韩;欧康康;周玉嫚;齐琨;66-70
以成果为导向的“程序设计基础”课程教学改革研究
李晓君;曹俊斌;庞丽英;71-74
基于课程项目的“C语言程序设计”课程教学实践
王力;杨钊;彭燕霞;75-78
强师计划背景下“数学分析”教学改革探索——以琼台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专业为例
黄婷;郑春雨;田军;79-82
基于Citespace探究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研究
李韵;83-87
探索与实践
“八个统一”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探索研究——以“社会研究方法”课程为例
许昕;88-91
“航空发动机原理”课程思政建设浅析
赵凯;谭巍;于向财;张赟;92-95
基于学科交叉的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
练美玲;96-99
专业文化引领专业建设的探析——以湖北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
翟中生;丁善婷;聂磊;熊芝;100-104
基于“探究式-多元化”时空二维拓展的教学探索——以“电路原理”课程为例
李维娜;马晓玉;见伟平;薛慧君;105-108
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——以“人类重大疾病概论”为例
高文臣;汪波;李文芬;109-113
课程思政视域下跨学科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——以“中国经济的历史故事”为例
吴方;江争红;114-117
高校线上教学的信任建构探析
杨超;毕耜真;118-121
地方医学院校新医科建设的实践探索
石晓卫;袁磊;胡仕坤;122-125
教法研究
高校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教与学
裴丽娅;126-130
探究式教学在“模拟电子技术实验”教学案例中的应用
赵静;131-134
高校“自动控制原理”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——以前馈-反馈复合调节思想为基础
于文波;张永;张春慧;135-138
“卫生经济学”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
吴腾燕;杨莉;139-142
类比教学法在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”课程中的应用——以连续型随机变量为例
钱欣洁;刘欢;143-146
混合式教学在“微生物学实验”中的探索与实践
岳莎;覃希;熊文婷;李小梅;147-150
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
王琳;张紫璐;陆添宇;151-154
“公司金融”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实践
段姝;刘霞;155-158
学生教育
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——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
王兴仁;马瑞洋;张显辉;159-162
大学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——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
张晓娜;163-166
新时期军队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初探
殷子斐;阮亦;张培培;张慧卿;167-170
多元智力论视阈下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构建——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
曾有为;徐余跃;171-174
“双培计划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——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
高雅;高思涵;陈伟;175-178
“双减”政策下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副反应——也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副反应的消解
罗德红;朱文漳;179-184
摄影课程教学需要突出的“四个关注”探析——以“手机摄影”教学为例
张朝红;吴彦良;185-188
上一篇:《教育教学论坛》23年11月47期目录
下一篇:《教育教学论坛》23年12月49期目录